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厭氧處理工藝
在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的處理方面,各種厭氧工藝的成功應用層出不窮,尤其在制藥、化工、農藥、造紙、淀粉、染料、味精、酒精和制酒等廢水處理“老大難”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的應用雖已有百余年歷史,但大規模的工程應用是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的,由于能源危機,能源價格猛漲,引發了厭氧發酵技術發展和應用的高潮。隨著現代高速厭氧反應器的大規模開發和應用,厭氧工藝已從最早處理糞便污水和城市污水廠的污泥處理,發展到主要針對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尤其是為含有難降解有機物質工業廢水的有效處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應該說,厭氧工藝的發展與其在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方面的應用息息機關,密不可分。下面就各種厭氧工藝形式的特點和發展歷程及其在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的應用情況做一介紹。
1 厭氧生物接觸工藝
厭氧生物接觸工藝(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ACP)是在傳統的完全混合厭氧消化反應器(anaerobic complete stirrde tank reactor,ACSTR)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最早出現的厭氧消化池是沒有攪拌的,微生物與基質混合效果不好,處理效率很低。20世紀40年代在澳大利亞出現了連續攪拌的厭氧消化池,改善了厭氧污泥與廢水的混合,提高了處理效率,但同時由于反應器內的完全混合狀態導致污泥隨出水流失,污泥在反應器中的停留時間(SRT)與廢水的停留時間(HRT)是相同的,因此,反應器中污泥濃度很低,不能大量或高負荷地處理廢水,一般濃度較高的廢水要得到比較好的處理效果,往往需要在反應器中停留幾天甚至幾十天。這項工藝主要應用于城市污水廠污泥消化,應用于工業廢水處理是不經濟的,需要進一步發展。
2 厭氧生物濾池
厭氧生物濾池(anaerobic filter,AF)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由美國McCarty等在Coulter等研究基礎上發展并確立的第一個高速厭氧反應器,這個地位的確立,在于它通過附著生長的厭氧微生物,將污泥“固定”在反應器內部,大大延長了SRT,在保持相同處理效果的情況下,SRT的提高可以大大縮短廢水在反應器內的HRT,從而可以加快廢水的處理速率,減小反應器的容積,實現比較高的工藝負荷,AF在處理溶解性高濃度有機廢水時負荷可達10~15kgCOD/(m
3·d)。這種采用生物固定化技術延長SRT、縮短HRT的思路貫穿了高速厭氧反應器的發展歷程。
3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層)反應器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層)反應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UASB)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這項工藝是由荷蘭Wageningen農業大學的G.Lettinga等在研究AF工藝的過程中,于1971~1978年間研制的。
4 其他厭氧反應器
ACP、AF和UASB是厭氧反應器的三種基本形式,許多研究者在此基礎上,又陸續開發了多種反應器形式,其中在處理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方面具有一定應用價值或前景的,主要有厭氧復合床反應器(UASB+AF,UBF)、厭氧固定膜膨脹床(AAFEB)、厭氧流化床(AFB)、厭氧折流反應器(ABR)以及顆粒污泥膨脹床反應器(EGSB)等。
蘇州榮軒環保 您身邊的水處理專家 更多環保咨詢請登陸:www.rep88.cn
水處理方案熱線:400-1588-771 QQ:1476169496